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
  • 综合
  • 百科
  • 休闲
  • 探索
  • 时尚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关爱心血管!守护生命通道

    关爱心血管!守护生命通道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8-12 03:11:29 来源:面如冠玉网 作者:休闲

    剧烈运动后突然倒地、关爱管守流感后突发猝死……近年来,心血心源性猝死频繁进入公众视野。护生最新报告显示,命通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爱管守粗发病率为79.7/10万。

    什么是心血心源性猝死?哪些因素会诱发心源性猝死?如何预防?时值中国心肺复苏周,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。护生

    急救:抓住黄金4分钟

    近日,命通在山东省烟台市一辆网约车上,关爱管守上演“生死时速”。心血一名男生在去往考场的护生路上突发心梗,幸得同行的命通同学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,挽回了生命。关爱管守

 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博介绍,心血心源性猝死是护生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突发性死亡,通常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,心梗、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是常见诱发因素。其核心特点是发展迅速、救治窗口极短,死亡率高。

    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抢救室,医护人员正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检查和处置。(图片来源: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)

    “心脏骤停以后,4分钟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。”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徐宁说,如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,不能及时恢复自主循环,则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和多脏器衰竭,甚至导致死亡。

    如遇身边的人晕倒,如何第一时间判断并进行急救?徐宁介绍,可首先通过拍打双肩并在两侧耳畔呼唤,判断患者是否丧失意识,再通过观察是否有呼吸停止、无规律心跳等情况,判断是否为猝死。如确定出现猝死,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操作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帮助。如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,也可使用AED进行体外除颤。

    东莞打造“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”,通过“短信+定位+视频”的急救模式,让急救更快一步;浙江计划2025年公共场所AED配置率达到每10万人45台;南宁启动“南宁市急救志愿者管理平台”,加强自助互救队伍建设,加大对社会公众培训力度……社会各界正在努力,让患者在生死一线间能够多一些生机。

    筛查:危险因素须重视

   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

    郑博介绍,有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史,直系亲属中有猝死或遗传性心脏病史,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未得到有效控制,长期熬夜、高压工作等,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,需要引起重视。

    “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重视,可能会以心源性猝死为首发表现。”郑博说,比如运动员合并隐匿性肥厚性心肌病,如未加重视,没有进行早期筛查,在长期高强度运动中,也会导致心源性猝死。

 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博(右)正在给病人做介入手术。(图片来源:北京大学第一医院)

    郑博提示,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,应定期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必要时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查。对于其他人群,建议每年体检,关注血压、血糖、血脂及心脏结构。

    哪些早期信号需要引起注意?徐宁表示,如出现持续性胸痛,包括前胸痛、后背酸痛、下颌痛等,以及憋气、疲乏无力、心跳突然加快或减慢、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情况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    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,也可能会引发血栓、电解质紊乱、病毒性心肌炎等,进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刚提示,如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,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,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,一旦出现高热持续不退、胸闷气短、胸痛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
    预防:改变生活方式

    奶茶、咖啡、熬夜,如今已几乎成为年轻人的“标配”。在快节奏的当下,如何更好地呵护心脏健康?

    王新刚表示,高盐、高油、高糖饮食,长期缺乏运动,吸烟,过量饮酒等会悄悄损害心脏健康。因此,呵护心脏首先要在生活方式上“下功夫”。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、优质蛋白,保持低盐、低脂、低糖的饮食习惯,少吃油炸食品,戒烟限酒,适度运动,保证充足睡眠。

    “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,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。”王新刚说,此外,要科学管理体重,既不要肥胖,也不要过度减重。

   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医护人员正在接受专业心肺复苏培训。(图片来源: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)

    外界环境因素如极端寒冷的天气、进入高海拔地区等,叠加基础疾病,也会增加猝死风险。徐宁表示,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,要特别注意冬天保暖;如果想去高海拔地区,必须提前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心肺功能后,条件允许才可以前往。

    专家提示,心源性猝死虽凶险,但通过科学预防、及时识别和正确急救,可以降低风险。大家一方面不必过于担忧,另一方面也要掌握基础的识别和急救知识,既保护自己,也帮助他人。

    • 上一篇:医我看丨高温天抱冬瓜睡觉能解暑? 不科学!中暑降温这样做
    • 下一篇:万斯称美正协调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申万宏源:A股牛市氛围将持续,科技和制造业反内卷或为主线
      • 新华社快讯:不敌萨巴伦卡 郑钦文止步法网女单八强
      • 铁路部门保障端午假期旅客平安有序返程
      • 母女烈日救老人 牵出一段“接生缘”
      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
      • 重拳整治电动车乱停乱放
      • 岭师健儿闪耀省大运会赛场
      • 准备就绪!湛江全力护航5.6万多名考生参加高考
      • 台风“杨柳”来袭,汕头海事局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
      • 高考期间我市天气晴热午后易发局地雷雨 需注意防暑防晒和防御局地强对流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苹果(AAPL.US)推迟Siri关键升级背后:AI语音控制系统战略浮出水面
      • 安全用药从小抓 点燃少年科技梦
      • 明天芒种雨水渐丰 高考期间雨热同期
      • 践行分类新时尚 共创绿色校园风
      • 8月9日佛山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42例
      • 端午假期结束新一轮雨水来“消暑”
      •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考准考证3日起可打印
      • 暖心护航学子扬帆追梦
      • 世运会“九头身”裁判意外走红,本人回应
      •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为什么还要坚持减碳?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关爱心血管!守护生命通道,面如冠玉网   sitemap